朝阳书友文章选—《雷雨》诞生之地—名人与图书馆系列之二(1)
【发布时间】:2006-06-09
徐铁猊
曹禺(1910-1996),著名剧作家。中国文坛有“鲁郭茅巴老曹”一说,老是老舍,曹就是曹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其父曾任黎元洪总统的秘书,后常年赋闲在家。曹禺幼年丧母,原来的姨母成为继母。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曹禺小时候聪明过人,一次父亲带他到中南海参加“双十节”庆典,在花园里碰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以“海豹”为上联考曹禺对对儿,曹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水獭”。黎元洪大喜,当即解下腕上金表,用湖北方言说:“小伢子,这个给你作耍罢。”曹禺的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从小培养出了他对戏剧的爱好。
1922年,曹禺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学校的南开新剧团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学校演剧团体,曹禺加入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他参加了莫里哀的《悭吝人》、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等著名剧目的演出,显示了相当的表演才能。在校期间,曹禺创作了自己第一篇作品—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并第一次使用曹禺这个笔名。曹,谐音草,草字头的意思,与禺相连就是繁体的万。
1928年,曹禺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后因为对学科没有兴趣而提出转学,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清华学习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欧美文学名著,特别对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奥尼尔、契诃夫等人的戏剧作品更是做了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也许是巧合,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是个戏剧家,不少学生受到影响都进入戏剧领域并取得成就,如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和戏剧家李健吾就出自他的门下。当然成就最大的非曹禺莫属,当时所谓的清华“龙、虎、狗”三杰,龙是钱钟书,虎便是曹禺。1933年,年仅23岁的曹禺就创作完成了著名话剧也是他的第一部话剧《雷雨》。
《雷雨》的创作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完成的。1911年清华建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校仅有一所3间房的小图书室,藏书不过2000余册。1919年,建筑面积达2114平方米、被当时清华人称之为“大图书馆”的清华学校图书馆建成。1930年馆舍扩建,面积更是达到7700平方米,藏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个。这应该就是曹禺在校时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状况。
就是这座图书馆,让钱钟书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宏愿,馆藏所有的图书甚至英语辞典的借书期限卡上几乎都有钱钟书的名字。而曹禺也是几乎读遍了所有戏剧方面的藏书。
曹禺是1933年的应届毕业生,当时由于时局险恶,学校决定免除毕业生的期终考试,以全年平均分数评定毕业成绩,提前放暑假。曹禺留在校园没有回天津,他要求家在南京的女友、比他小两届的郑秀也不要回南京。两人整天在图书馆的西文阅览厅东北一隅,靠近借书台附近的一张长条桌的一端,在固定的座位上相对而坐,分别做自己的事。曹禺埋头创作剧本《雷雨》,郑秀则用工整娟秀的字迹誊写出来。郑秀是《雷雨》的第一位读者,他俩也由相识到相知,坠入热恋之中。